陈世均,原为临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,山东省特级教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自2001年退休后,怀着“为社会做一点贡献,为自己找一点快乐”的良好愿望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“五老志愿者”。十几年来,他凭着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,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不少工作。
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外环境
为了解青少年的社区教育环境,2007年春,陈世均配合共青团兰山区委,到刘家园、曹王庄、宋王庄和沂州4个社区调研,写出了《给社区以权利,让社区担责任》的社区建设建议,递交给兰山区民政局。调研工作结束后,他在沂州社区工作近两个月,根据市、区两级关工委的要求,组织了社区《老少同台,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》文艺演出和书画展示活动,并联系焦庄小学为该社区组织了暑假学生义务辅导班,组织义务劳动,辅导暑假作业,孩子们过得愉快,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。
组织“五老护苗队”为孩子保驾护航
2010年暑假开学后,临沂一小门前由于道路狭窄,每到中午放学时就会出现拥堵现象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陈世均征集了23位“五老志愿者”意见,建立了“五老护苗队”。“五老护苗队”自己出钱制作了警示牌,购买了红袖章和三角旗,制定了执勤护导制度,于每天中午放学高峰期的40分钟内,在南北两个路口设岗执勤,护导学生过马路。护苗队风雨无阻,坚持两年,直至交警在解放路口设立了禁止左转标志,通行有所缓解后,才宣布结束。
为学校建言献策,搞好德育工作
在中央颁布了《关于加强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》后,陈世均根据这一要求,于2006年写出了《小孩子改造大社会,大社会培养接班人——谈学校德育与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结合》的论文,并通过临沂的《沂蒙教育》杂志征集实验学校,为实验学校设计了“小手拉大手活动方案”,如为驻城小学设计的“红领巾草坪”“红领巾绿化带”“××学校公交车”等活动,为锻炼和提高学生能力提供了好途径。
陈世均走访学校的过程中,不断将这一理念作为建议提出。在沂南县孙祖小学走访时,针对该校的“雅”教育主题,提出“要以学生的‘雅’影响家长的‘雅’,进而形成社区的‘雅’”。在沂南工业园实验学校走访时对该校的“公民教育”主题,提出要认真贯彻中央《关于加强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》,“学校的公民教育要进家庭,进社区”的建议。同样对于沂南三小的“智慧教育”、临沂十一中的“责任教育”都建议赋予这一“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”的大教育思想。
参加多种协会活动,发挥“五老志愿者”的作用
陈世均于2007年参加了临沂市科普志愿者协会,积极参与各项活动,多次到学校进行演讲。为了更好地宣传科普知识,他倡导建立了“科普大舞台”,通过文艺搭台、科普唱戏的形式,利用水日、气象日、禁毒日、爱牙日等警示日,用文艺演出的形式,宣传节约用水、关注气象、防震减灾、远离毒品、科学健身等知识,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陈世均于2010年参加了临沂道德教育研究会,曾为第一届副会长,除了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外,还作为讲师团成员,积极思考和研究当前道德教育实践的相关问题,一直坚持他的关于“基层道德研究会的任务不是理论研究,而是道德实践途径创新,道德的‘知’与‘行’重在‘行’”的工作理念。
组织临沂驻城小学数学竞赛,关注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
陈世均作为一名喜欢小学数学竞赛的老教育工作者,始终关注小学的数学学科建设,努力倡导小学数学竞赛。2015年,他征集了一批教育志愿者,在临沂市科协的支持下,联合多家单位组成了“临沂小学数学竞赛组委会”,至今已组织了两届活动,共有近万名学生参加。这项活动受到教育主管部门、各驻城小学和广大家长的高度评价。
陈世均退休后的十几年,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做着公益事业。他常常为了撰写“科普大舞台”的节目主持词,或是为了审查数学竞赛试题,或是为了写出论文、演讲稿、建议信而加班到深夜,每当老伴批评他是“第一大傻”的时候,他总说:“我这是‘为社会做一点贡献,为自己找一点快乐’,何乐而不为!”
陈世均十几年的“五老志愿者”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。2008年,他被授予全市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;2011年,被评为临沂市优秀科普志愿者;2012年,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禁毒人士,受到省政府和省公安厅的表彰;同年,被临沂市关工委评为“五老志愿者”先进个人。
临报融媒记者 李文梅 通讯员 师立军
来源:琅琊新闻网 原创 编辑:刘玉刚